首       页 | 每日头条 | 高层动态 | 政法动态 | 地方动态 | 社会关注 | 视频播报 | 法治巴中 | 平安巴中 | 队伍建设 | 法庭内外 | 检察风云
警界纵横 | 司法行政 | 巴中法学 | 政法先锋 | 媒体之声 | 政法调研 | 文化沙龙 | 以案说法 | 政策法规 | 法律援助 | 专题报道 | 图说巴中
县(区)导航巴州区 | 恩阳区 | 平昌县 | 南江县 | 通江县
您当前的位置:bet36体育在  >  政法调研
 
党建工作常抓不懈为何难以提升基层党员荣誉感
www.puzhenlou.com 】 【 2017-12-22 09:42 】 【来源: bet36体育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发出感慨:党员数量虽逐年增加,荣誉感却大不如前。的确,对比那些信念坚定、积极活跃的老一辈党员,新时代党员荣誉感集体下滑已经成为现实问题,特别是许多基层党员不愿表明党员身份、漠视党内表彰、疏远人民群众、回避诋毁言行、抱怨党内问题等消极情绪严重。因此,重新唤醒基层党员荣誉感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一直被视为先进模范的基层党员,为何也开始步入“佛系”?面对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为何还是难以提升基层党员的荣誉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层党员“存在感”不足。许多基层党员都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党员身份“隐形”,要么党员身份被闲置,要么党员身份无法凸显,导致在一个单位、部门、乡镇或社区内,很少有人能够清楚“谁是党员”,这与基层党建工作不规范和流于形式不无干系。一是许多部门为便宜行事,将工作会议和党会长期混同召开,导致党员与普通职工界限模糊不清,党员身份意识降低。二是许多基层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仅由一两人闭门造车,备齐资料就敷衍了事,有意向的党员难以参与其中,党员身份无法体现,积极性挫伤。三是以党员身份开展的社会工作不切实际,基层党员与人民群众联系变得疏远,党员社会价值感降低。久而久之,党员身份缺乏关注、无人在意和党员自我消极对待,党员“存在感”降低便不可避免,又如何要求那些“泯为众人”的基层党员突出党员身份,提升党员荣誉感呢?因此,提升“存在感”是提升“荣誉感”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反观我国的教师、医生、警察、法官等职业人员都普遍具有很强的荣誉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时时刻刻彰显的身份“存在感”,无论是系统内还是系统外,他们都以教师身份、医生身份、警察身份和法官身份直接与别人接触。由于许多基层党建工作容易流于形式,党员很少有机会利用党员身份与他人接触。虽然各地党组织曾采取佩戴党徽、积分上墙等做法亮出党员身份,结果却不了了之。显然,提升“存在感”不能单纯依靠亮明党员身份,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将党员身份展现到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

  (二)基层党员“集体感”淡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是国家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环境保护全面发展的。在全球经济唱衰的时期,中国却以稳健的姿态走向未来,展示着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政局动荡的津巴布韦以中国改革开放为未来发展蓝图,邻国印度意图模仿中国的经济特区模式壮大本国经济,自信的西方政党忍不住赞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号召力,这一切的“中国自信”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彰显了党的卓越成就,理应让每一名党员感到无比自豪。遗憾的是,一些基层党员无法产生这样强烈的荣誉感,他们并没有将党组织的荣誉视为党员个人的荣誉,归根结底,很多基层党员对党组织的“集体感”淡薄。

  基层党员“集体感”淡薄大致由三个方面因素造成,首先,一些基层党组织涣散,管理不严,党内活动荒废,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其次,各级党组织之间联系弱化。基层党组织大部分情况忙于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缺乏机会参与上级党组织活动,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员关怀明显不够,因此基层党员活动范围局限于党支部,党组织的整体性和凝聚力体现不出来;最后,基层党员长期处于一种被管理状态,缺乏主动参与性。党员集体感的培养不能过度强调集体性而湮没党员个人作用,相反,如果党员的个人能力在党内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内得到充分尊重,党内决策由普通党员共同协商、评议形成,那么党员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认识到基层党员的价值性,自然会因为国家的繁荣和党的突出贡献而感到自豪。但是,许多基层党组织只是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将重心放在如何管住党员?如何监督党员?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民主集中制,党员参与性得不到保障。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因此,激发党员积极性,扩大党员参与渠道,加强党内团结,将党组织拧成一股绳,才能增强党员“集体感”,进而提高党员荣誉感。

  (三)基层党员“优越感”缺失。如果将同一部门中的党员和普通职工进行对比,二者享受的待遇几无区别,党员却要处理额外的党内事务,受到更多的纪律约束。尽管“党员拥有更好的政治发展空间”的说法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对于许多基层党员来说,政治前途的曙光还未见分晓,提前感受到的却是繁多的党内事务,加上党内考核奖励较为乏力,党员晋升空间模糊不清,基层党员的付出感和获得感严重失衡,难免一些党员会产生各种抱怨,基层党员“优越感”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健全党员内部考核奖励机制,增加物质奖励,提高党员福利待遇,拓宽优秀党员晋升渠道,才能让基层党员感受到优越性,进而提高党员荣誉感。另外,许多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审核不够严格,党员民主评议流于形式,没有及时清理不合格党员,影响了党员整体素质。党员贪腐现象和雷人语句时有发生,导致党组织形象受损,社会负面评价增加,从而挫伤了党员的优越感。

  党员“优越感”是党员“荣誉感”的直接体现,即使党员“存在感”和“集体感”再强烈,如果党员感受不到党组织的优越性,党员荣誉感也无法建立。因此,“优越感”缺失也是基层党员荣誉感不足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党员“存在感”不足、“集体感”淡薄和“优越感”缺失三个因素共同促成了基层党员荣誉感不足。但是,不能过分苛责党员个体,甚至埋怨如今的基层党员整体素质下降,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党员荣誉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荣誉感的降低更是难辞其咎。虽然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党中央更是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然而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够重视,党建工作应付了事,大搞形象工程,整体作风漂浮,没能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将党员人力资源闲置,导致党员荣誉感每况愈下。因此,应该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基层党组织如何避免党建工作形式化,让每一名党员有机会真正的参与到组织生活,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先进性;(2)基层党组织如何健全党员的权利保障机制,让基层党员感受到优越感;(3)基层党组织如何净化党员队伍,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扩大党员的社会影响力;(4)各级党组织如何加强交流,提高党组织的整体性。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研判,形成具体的解决措施或者建议。毕竟,提升基层党员荣誉感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党建问题。(余磊)

编辑:吴婷婷
相关新闻
 
巴中检察院坚持依法办案和保护生态相结合   2017-12-21 10:04:21
巴中市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   2017-12-20 10:59:16
中共巴中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举行   2017-12-19 10:15:56
巴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下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12-15 11:16:00
巴中出台行政公益诉讼责任清单   2017-12-15 11:23:28
题报道 更多>>
法治扶贫 巴中政法在行动
平安中国看四川
省委政法工作会议
 
情链接
 
bet36体育在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 | 联系电话:(028)83282325 |
蜀ICP备13011412号-3    bet36体育在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者必究
地址: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    邮编:6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