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扬勇赴我市调研
讲好老区光辉故事 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何平陪同
巴中日报(记者李云良)12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扬勇率队赴我市,就如何进一步发挥革命纪念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传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深入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陪同。
清晨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沉静肃穆。陈扬勇走进烈士名录碑,仔细阅读先烈生平的事迹,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当得知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年有12万人参加红军,4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时,陈扬勇赞叹不已。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陈扬勇一行参观了基本陈列《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当看到红军石刻陈列园里的红军石刻标语原件保存完好、历史价值深厚时,陈扬勇赞不绝口,并嘱咐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红军石刻文献,讲好革命老区光辉故事,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宣传教育功能。
走进庄严肃穆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陈扬勇边走边看,并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仔细了解刘伯坚烈士的生平事迹。“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在展馆出口,陈扬勇被刘伯坚烈士临刑前写下的《带镣行》诗手迹震撼,久久驻足瞻仰。陈扬勇说,革命纪念地承载着革命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课堂。扩建、新建后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内容丰富、历史材料翔实,成为人们追寻烈士足迹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成果明显。希望巴中在革命纪念馆宣传展览上与时俱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英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和革命精神。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通江县王坪村,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陈扬勇站在陵园集墓墓碑前,向红军烈士三鞠躬,缅怀革命先烈、寄托深情哀思。观看珍贵文物、仔细聆听讲解,陈扬勇还参观了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川陕苏区红军总医院旧址群等,详细了解红四方面军在通江浴血奋战、不胜不休的光辉历程。陈扬勇说,从烈士陵园一路走来,切身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了洗礼。通江县依托红色文化,科学整合红色资源,不仅让红军精神得到传承,也使老区百姓通过红色旅游致富奔康的做法值得肯定。陈扬勇指出,红色江山也是金山银山,希望巴中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红色文物保护上再接再厉,在加强宣传展览上与时俱进,在红色资源利用上开拓创新,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宣传教育作用。
陈扬勇一行还参观了位于平昌县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位于通江县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副主任蒋永清一同调研。市委常委、市直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袁闻聪,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奇,市政府秘书长赵建仁陪同调研。 |